第281期----逾有900名学生参加我校新生系列心理健康讲座现场爆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0-19浏览次数:1


本网讯(记者 刘伶俐 鲁丹凤)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作为大学生,要怎样完成各种角色任务、实现角色转换?如何找到好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大学新生迫切想要得到解答的疑问。为此,9月20日-10月16日,我校心理中心面向全校新生举办3场系列心理讲座,900余名同学到场参加,热情高涨。本次系列讲座特邀校心理中心专家高兰副教授、专职心理教师鲁丹凤老师、吴佳老师担任主讲。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现场(心协 摄) 
我的学习我做主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为专业人才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兰从大学与中学阶段学习差异之处入手,介绍了大学学习的主要特点、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合理能力结构,讲解了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引导同学们有意识地分析大学阶段学习问题的成因及调适方法,最后从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听课的重要性、科学运筹时间四个方面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指导,帮助同学们找到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人生打好基础。

 

高兰讲座现场(陈晓怡 摄) 
适应大学生的新角色
大学是个大舞台,大学生在舞台上是学生、是舍友、是未来的求职者等多面角色,要学会不同角色的转换、展示大学生的风采。鲁老师从当下热播的娱乐节目《我就是演员》引出了角色的概念,并以 “如何扮演学生”、“如何扮演舍友”、“如何扮演恋人”、“如何扮演未来的求职者”为四大话题,联系大学生实际生活,讲述了大学适应的基本要求,引导同学们勤思考、爱读书,在宿舍交往中应尊重差异、乐于助人、善于沟通、多参加宿舍集体活动,正确看待大学生的恋爱及培养坚守爱、表达爱、经营爱的能力,鼓励同学们进行职业规划、展望美好未来。

 

鲁丹凤老师开展讲座现场(吴佳 摄)
补充人际交往“维生素”
人际交往被称为健康所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对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友好的人际交往,能给个人增添自信和力量,有助于个人的品德和才智的发展。吴老师以“人际剥夺实验”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如何寻找到好朋友?主讲人在解答了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后,分析了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常见的认知偏差,并从理解别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表达支持三个方面为同学们传授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
 
吴佳老师开展讲座现场(刘伶俐 摄) 
本次系列讲座以大一新生自愿参加的形式开展,同学们热情参与并积极现场互动。据悉,我校还将结合军训资源,拟在军训期间为5600余新生举办适应性心理健康专家报告会,要求全体新生统一参加,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大学适应的方法和技巧。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把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从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和学生层面入手,为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及学习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受到了我校师生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文字录入:鲁丹凤 学生处;编辑:陈姣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