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期----与时俱进 微课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插上“云翅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27浏览次数:0


本网讯(记者  吴佳  高兰)新春学期,气象万新,散发着油墨书香的微课版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2017级学生课堂,同学们纷纷争相传阅,爱不释手。

              

                微课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高兰 摄影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专业教材是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意见》文件精神,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同时,根据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从针对性和需求性出发,加强和改进教材建设,不断刷新教材的形式和内容。

 

本次出版的微课版教材特色在于:第一,对课程重点教学内容新增加了20余板块的微课讲堂。如,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情绪管理概念、如何实现自己的潜力和案例解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等,读者通过二维码扫描,可方便地进入微课教学平台,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第二,本教材设计了“新媒体平台学习引导”的平台。利用网络科技发展和网络资源使得读者在学习中可以方便地链接相关教学内容的可视化视频,如有关著名的社会认知实验、强迫行为、自我的产生、宿舍你我他心理访谈等50余个链接和一批优秀的心理电影与学习网站,为学生营造了便捷的网络资源平台。第三,对原有的教材做了适时调整、修定和补充。例如,陆续增加了“生命教育”和“大学生的亲子关系”等内容,并且在每篇学习导读后新增了学习思考题和拓展书目阅读推荐,同时提供和分析了大量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指导学生的学习。第四,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设计中包括了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习导读、心理测验、小组讨论、情境扮演、团队训练等延伸阅读和新媒体引导等多个模块中,多渠道地为学生们提供扩展知识的基础训练和教学资源平台。

 

   

             

              吴佳在课堂上做案例分析(心理中心 摄影

珠宝学院2017级产品设计6班叶嘉俊同学兴奋地说:“本教材内容详细,也会有很多案例,通俗易懂,使我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课程内容,学习到很多知识;;同时,微课内容也很丰富生动,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需要时我们可以随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听课。”管理学院17级会计7班朱晗同学也表示,“微课版教材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希望有更多微课专业知识讲堂”。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进行扫码学习(心理中心 摄影

参与本书编写和微课录制工作的是来自我校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全国九所高校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一线的具有较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我校心理健康教研室担任本教材教学模式的教改工作重任,高兰副教授负责了全书教学设计、统稿、编写以及微课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我校心理学教师鲁丹凤、吴佳、李乾锋等参加了部分内容编写和微课录制工作。

                  部分微课视频截屏(吴汉浩 摄影

据悉,课堂教学作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编写一本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特色的适合大学生自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早在2010年3月就申请立项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与研究》项目,于2011年8月出版《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国防工业出版社),先后获得我校首届教学成果奖、广东省2011-2013年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著作三等奖。在此基础上,教研室对教材内容再次改革与充实,于2015年3月出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成长自助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并获得广东省2014-2015年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著作二等奖。2018年1年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成长自助手册(第2版)》(微课版),将课堂知识教学与云课堂教学视频等资源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不仅适合现代年轻学生阅读口味模式,为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提供了一道精神美餐,也促进了高校教材建设的个性化发展。

文字录入:鲁丹凤 学生工作处;编辑:陈姣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