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鲁丹凤)晚风穿林塘,新月照华广。夜色中的校园如此醉人,操场已成为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训练归来的“小兵”们席地而坐,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肃穆沉思,时而又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这是新生们一次特殊的“心理训练”,心理专家在为2017级新生进行心理适应性讲座。
心理专家做报告(心协谢曼 摄)
为了贯彻实施学校《关于做好2017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华广学〔2017〕23号)的文件精神,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9月25日晚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主办、心理健康协会承办了2017级新生适应性心理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由校心理中心主任高兰主持,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韩新生、梁浩,校团委书记陈磊,新生辅导员以及心协骨干和全体新生5400余人参与了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特邀的心理专家为许国彬教授,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书记、副校长,现任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广东省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会长等职务,是由国际论坛美、法、荷、纽等国专家共同命名的“陪伴式心理自然-自我疗法”创始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相当丰富。
新生心理报告现场(心协谢曼 摄)
心理专家首先从校园生活的集体性出发、根据我国高校校情,指出同学们要在生活中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智慧的源泉,那么,怎么样才是心理健康呢?大学生保持满意的心态、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个性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同时,心理专家还提醒大学新生们,来到陌生的大学环境,可能会出现心理落差大、目标不明确、适应能力受挑战、学习倦怠等各种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新生们需发挥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和改造环境,重塑生活目标,学会沟通、真诚宽容待人,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强自信和勇气,身心健康地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心理专家多样的人生经验、睿智从容的人格魅力、随手拈来的案例分享有趣好玩的互动环节使现场的“小鲜肉们”深深折服,跟随着专家畅想大学生活、学习大学“通关”智慧。
秋风吹不尽,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校历来重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每年都举办适应性心理专题报告会,为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指导,受到了我校师生的欢迎和肯定。校心理中心主任高兰副教授认为,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青年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学校专门举办的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性专题报告会,将为同学们打开一扇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科学地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促进良好的心理适应和成长的窗口。同时心理中心还举办“听报告,写心得”的交流活动,对各二级学院推荐出的优秀听会心得将在校级、院级网站平台上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新生对大学生涯该如何度过的深刻思考和认识。
文字录入:鲁丹凤 教工通讯员 华工广州学院学生工作处 责任编辑:蒋一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