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心理中心主办、心理健康协会承办的第八届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体验式心理知识教育讲座于5月19日晚在A6-101顺利举行。本期主讲人是方丹老师,展播的电影是《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是“佛吉尼亚人号”船上的一个弃婴,他是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好心的煤炭工发现并收养,因此取名为1900。养父去世后,1900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仅凭听到的钢琴演奏音乐后居然开始弹钢琴,与之天天为伴,并成为才华瞩目的钢琴师。音乐使他沉迷,可他一生中从未有过走下船,走上陆地,开始平常人的生活,以至最后与船一起爆炸沉海,从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观众观看电影
在电影里,1900说:“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这体现了主人公存在主义理论的倾向,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在存在主义者眼里,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主持人方丹老师
方丹老师分析了1900对于世俗和规则的藐视,他不害怕上岸,是拒绝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我们无法像1900那样纯粹的做一个生命的守望者,无法像他那样一生都那样纯然的孤独的守望,但是我们可以守住自己内心一片净土,呵护自己的心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图/心协 冯倩程 刘陈敏 文/心协 葛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