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土作路线。群众工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土作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高校育人目标的迫切需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土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现实情况和思政工作本身的特点,突出特色、循序渐进、系统实效地开展。[1]
一、“群众路线”――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有效性开展的基本诉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诉求。
(一)群众路线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关系着党的生命力;对于国家来说,群众路线是团结和凝集全民思想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决定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前途命运;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群众路线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群众路线具体到高校学生工作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即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工作人员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必须对学生负责,善于为学生服务,学生工作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一切依靠学生”就是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善于从学生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就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和方法论,要把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学生的愿望落到实处,处处做到“学生第一”。
(二)群众路线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邓小平曾指出:“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就高校而言,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思想需要高校思政人员适当加以引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把握群众路线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明确高等教育领域中践行群众路线更为具体丰富的内容,认真思考在高校中深入开展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对象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
(三)群众路线是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需要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情、意、行”综合发展的大学生,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和干部尤其是党员学生干部存在着一定的弄虚作假、活动搞形式、办事效率低下,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现实的作风问题;功利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道德品行等方面与国家对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群众工作路线,贯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多样化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变性、差异性及多样性增强。这种情况反映到高校学生身上集中表现为政治意识弱化、经济意识、个人意识和利益意识强化;网络媒体的介入,使得大学生接触到海量信息,但是他们有时一对信息的真伪无法进行辨别,在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下,思想容易产生困惑甚至出现仇视社会的心理;加上现在大学生面临就业难、择业难等现实原因,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增大,也可能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所有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官僚主义作风的盛行
目前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官僚主义作风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工作敷衍应付,表面工作内容丰富,实际则疲于应付。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没有深入学生中间调查研究,不关心学生遇到的困难,不倾听学生的意见,工作不扎实,做事由学生工作干部代劳,不了解上级文件精神,对学生情况一问三不知。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对于一些要求或规定,无法做到“以学生为本”,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观武断,随意决策。学生工作老师对学生活动不加以指导,使学生处于一种“放羊”状态。[2]
(三)思政工作缺乏渗透力和感召力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通过隐性课程建设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然而高校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还是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要求不相适应。高校虽然搞了不少的教育和活动,但部分院系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强调无私奉献的多,关心青年利益的少,政策激励作用效果不明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大多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在学生心目中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不能很好地适应青年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多层次的心理需要,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高校扩招给思政工作带来挑战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扩招,扩招给高校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学生人数的增多意味着利益诉求的增加,再加上部分高校或者一院系辅导员和学生数比例不是严格按照1 : 200的比例实行的,辅导员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常常疲于应付,严重影响其工作效果;从教学方面看,思政课作为公共课,常常是合班上课,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高校思政工作必须要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群众路线就成为有益的方式。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一)切实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学生发展至上”的群众路线观念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新理念。首先,应体现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工作一切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一切都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遵循“需求―服务―发展”模式,按照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需要,创造各种机会,寻求各种渠道,营造合适氛围,成就学生的成功,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发展。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中对大学生进行统一管理,规范要求常常是主基调,因此学生工作者扮演的是管理者角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必要的,但如今工作理念中应该强调更多的是服务,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意识无需强化,而必须强化的是服务意识。学生工作者要培养以服务学生为本的群众意识,问需于学生,问计于学生,做到一切从学生中来,一切到学生中去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的高度统一。[3]
(二)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学生的意识和服务水平。首先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思政工作者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首先是服务者要做好组织、实施、指导。要千方百计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工作当中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高校学生工作当中常有一些学生反映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就是辅导员工作的服务意识还不够责任心还不够强。如此学生的诉求得不到及时顺畅的回复和解决就会酝酿一些情绪和矛盾从而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被动。其次要提升思政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思政人员尤其是一线辅导员光有服务学生的激情和意愿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不同问题的需求如何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成为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辅导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范围要求也越来越广。
(三)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完善思政工作长效机制
构建高校学生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是高校学工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也是检验高校学生工作贯彻群众路线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高校学生工作要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建立和完善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和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大力加强校园新闻网、主题教育网、热点论坛、QQ、微博、微信等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递快,时空无限制、交流互动好等特点,及时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及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群众路线活动有效性,坚持做到有始有终,长期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工作机制。
(四)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掌握学生动态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在全面分析清楚教育对象特质的前提下,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获得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对象的时代特征,掌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期在教育教学、文化环境、条件保障、后勤服务等方面积极响应学生的合理需求。同时,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在解疑答惑中,交流思想,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